? ? ? ??與品牌營銷相融合、與產品研發相融合、與生產制造相融合、與企業體制和機制創新相融合,是在紡織服裝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的四個方面。這就是“兩化”融合典型企業,北京銅牛集團的深刻體會。
? ? 銅牛集團不僅具有半個多世紀針織服裝專業領域的實力,是中國航天員中心的唯一行業科研戰略合作伙伴,而且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成績卓著,其ERP管理系統、SCM供需鏈系統和MES制造執行系統被列入“北京市制造業企業信息化示范工程”項目。生產控制:信息化提升資源利用率銅牛集團是典型的服裝制造企業,服裝制造和其他一般消費品制造相比,多品種、小批量的特性更加突出。服裝款式、面料和顏色的不同使服裝生產過程變得十分復雜。鑒于服裝制造多品種、小批量的特性,如何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強服裝生產過程控制就成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銅牛的服裝生產過程包括織造、染整和制衣三個部分。在這三個部分中都存在資源調度的問題。在織造部分,織造設備對不同面料的產能區別較小,但是由于面料的品種需求和產量需求不同,合理安排織造設備的機臺作業計劃十分重要。在染整部分比較復雜,比較突出的是染整設備的合理排產問題;染機的容量從幾十公斤到一噸各不相同,不同的染整設備對不同面料的產能和質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科學合理安排染整機臺作業計劃是有效提高生產系統產能的核心。同樣,在制衣過程也存在資源的調度問題。制衣過程由于各種服裝的加工工藝要求不同,需要的工序數量存在較大差異,合理安排工序和計劃是有效提高制衣部產能、按期完成訂單的關鍵因素。
? ? 面對多品種、小批量、日益多樣化的產品品種規格需求和日益個性化的訂單要求,為解決多品種小批量的服裝制造過程的優化調度問題,提高染整等生產關鍵設備的利用效率,解決三個生產部門的作業計劃協調問題,加強針織產品制造過程中的質量跟蹤和工藝管理,銅牛集團通過ERP、MES系統的集成,實現了從樣品研發、計劃、訂貨、生產準備、生產組織、加工制造直到產品交貨的產銷一體化流程控制及全產線的資源計劃優化,實現了整個生產組織與銷售、物流、財務、成本、技術質量等各項管理活動有機集成。通過建立MES數據集成平臺、車間數據采集系統和設備管理系統,染整設備的利用效率提高了15%;通過建立作業計劃系統、調度系統、物料移動跟蹤系統和仿真與預測系統,使企業的原材料及在制品庫存資金占整個企業營業額的比重下降了5%;通過建立全過程質量管理系統,提高了產品質量,將產品的副品率由原來的3.8%降低到3%以內。品牌營銷:信息化提升核心競爭力在信息化與銅牛品牌營銷管理相融合方面,銅牛集團建立了集團品牌運營中心SCM系統、銅牛進出口公司外貿業務管理系統,整合了銅牛品牌內外貿各類資源,優化了經營過程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建立了符合服裝流通企業特點的管理模式和運作方式,實現了采購供應環節、銷售環節、配送環節的網絡化管理,提升了集團品牌營銷競爭力,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在信息化與銅牛品牌產品研發相融合方面,建立了集團技術中心PDM和CAD系統與生產基地服裝面料染色CAPP系統;提升了銅牛品牌服裝產品數據管理、設計、排料、放碼、生產工藝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提升了集團產品研發競爭力。
? ? 在信息化與企業體制機制轉型相融合方面,建立了集團信息化建設保障體系:以集團信息中心為主體,于2005年9月改制設立了北京銅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構建了支撐集團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平臺,在鞏固核心人員團隊的基礎上,逐步地吸納更多既懂技術,又有市場開發能力的人才,不斷擴大公司的規模、充實團隊,為實現集團信息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和增強企業體制機制競爭力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據統計,銅牛集團推進“兩化”融合已經取得了卓著的成效。通過實施銅牛MES、ERP,已實現單位產量耗水量節省10%的目標;通過企業“兩化”融合工作的不斷推進,銅牛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出口額均連續四年實現8%以上增長。
? ? 銅牛集團未來三年信息化建設工作將完成CAD/CAPP、PDM、ERP、MES等業務系統中數據的集成,建立數據倉庫,并在數據倉庫基礎上建立看板系統,利用看板系統將原料采購與供應、產品研發、生產管理和產品銷售、企業經營環節緊密連接,從而建立以產品設計數據為核心、以看板系統為驅動的綜合集成應用平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