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服裝紡織行業正努力從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行業發展離不開大量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以及各種專業人才,同時還需要眾多的熟練工人,這些都是北京打造“時裝之都”的有力保障。
?
作為北京紡織行業的重點企業,北京紡織控股公司經過“九五”調整中發展、“十五”發展中調整以來,“十一五”將在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和激勵人才上加大力度,多渠道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和高素質經營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加大對中青年骨干的培養和使用,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
加大投入培養中青年人才
?
最近,“北京紡織中青年骨干人才培養項目”被列人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集體資助項目,獲得了三年共40 萬元的專項經費資助。同時,北京紡織也成為市國資委系統第二個獲得市人才培養集體項目專項資助的行業。
?
這一項目將通過建立健全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養、開發、使用、激勵和留用機制,在行業內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為北京紡織“十一五”提升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北京紡織中青年骨干人才培養項目”資金總預算120 萬元,其中除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項目資助40 萬元外,北京紡織控股公司和所屬有關企業各出專項資金40 萬元,共同推進項目的實施。目前,北京紡織控股公司已經相繼制訂出《紡織“十一五”人才規劃》、《紡織人力資源管理辦法》 等多項管理制度,各項培訓工作正在有序展開。
?
結合建設“北京時裝之都設計師平臺”, 北京紡織控股公司將加強和北京地區服裝、紡織領域內專家學者的聯系和溝通,建立北京服裝紡織專家庫,充分發揮首都豐富的人才和組織資源,形成行業專家資源網絡,通過聘請顧問、項目合作、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服務行業的發展,實現“不為我有,但為我用”的效果。
?
針對紡織系統職工收人偏低、對人才缺乏吸引力的現狀,近幾年北京紡織控股公司將通過提高產品利潤率、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等途徑,大幅度提高職工的收人水平,力爭在“十一五”末期實現職工人均年收人翻一番的目標。
?
人才俱樂部凝聚人心
?
2005 年5 月,北京紡織控股公司的“北京紡織青年人才俱樂部”成立了,首批就吸納了以企業中青年骨干人員為主的93 名會員。他們平均年齡35.6 歲,是北京紡織行業提升發展的希望。
?
俱樂部成立以來,已組織了四次活動。帶領會員參加野外定向拓展訓練,寓教于樂,增強團隊精神;組織會員開設論壇,為北京建設服裝之都建言獻策;引導會員學習新知識,與中科院研究生院聯合開設“看大片,學項目管理”課程;組織會員到成功企業參觀、學習,開闊了大家的視野。
?
以前,組織考察人才是通過找領導及周圍同事了解情況、安排人員談話的形式,如今,俱樂部開展起來后又為選拔人才提供了一種簡單活潑的方式。使組織通過推薦、考察、培訓等有效手段,挑選一批個人素質好、職業忠誠度高、綜合能力強的中青年人才,進行有計劃、有目標、全方位的定向培養和重點使用,迅速改善紡織系統的人才結構,解決人員老化、知識陳舊等現實問題,提高人力資本的貢獻率。
?
參加過幾次活動的會員都覺得,人才俱樂部不僅提供了紡織系統內部各行業人才橫向溝通學習的機會,還搭建了青年人才展示自我的平臺。看到還有這么多優秀人才在紡織行業工作、尤其在國有紡織企業工作,大家的心氣提高了,產生了歸屬感,增強了自信心。活動達到了凝聚人心、為企業提供后備人才的目的,不僅得到了會員的認可,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
?
重點人才公開培養
?
在北京紡織控股公司有序實施人才培養計劃時,控股公司旗下京棉集團、雪蓮集團、光華集團、銅牛集團四大支柱企業也分別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細致務實的培養計劃。北毛集團、雪蓮集團、光華紡織集團、北京清河毛紡廠、京棉集團等企業還將重點培養人員的名單和培養方向詳細列出。
?
銅牛集團為培養青年人才制定了多項措施。不僅為正職都配備了35 歲以下的助理人員.為集團儲備后備力量,還大力提拔年輕人,如果條件優秀,可以直接從子公司選拔進集團公司。企業將重點崗位按照市場化配置原則確定薪酬標準,對于市場上相對缺乏的關鍵人才,采取高于市場價位的工資待遇,有利于吸引和留住骨干人才。從去年10 月起,公司還將技術人員的工資調整提高,與其他部室拉開差距,使重點崗位的技術開發人員的待遇有所提高。
?
通過控股公司和各集團公司的共同努力,在2005 年底至2008 年10 月近三年的時間里,北京紡織控股公司將重點培養形成20 名左右的職業經理人、30 名復合型黨群領導及高級企業經營管理者和100 名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著重解決影響北京紡織提升發展過程中人才結構不合理、重點崗位人才匾乏等問題。(首都建設報 ?記者 劉晶晶)
?